巍巍朝阳山,山峦叠嶂,矗立在大小兴安岭山脉的中北部、五大连池市的北部。她因见证过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辉煌战绩而闻名全国,蜿蜒曲折的讷谟尔河两岸留下了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张兰生、金策、张光迪、王明贵、陈雷、王均、李敏等抗联将士的战斗足迹,虽成为永远的历史,但依旧家喻户晓。人们传送着、赞美着、践诺着。
可对于生活在五大连池市三十多年的我来说,也曾因工作需要去过以朝阳山命名的朝阳乡,从内心讲也想亲自沐浴当年抗联将士的艰苦历程,但都与之失之交臂。茫然憧憬中等待佳日,栉风沐雨。
机会终于来了。两天前,当我荣幸地被单位选为第一批“党员先锋队”成员并于“9.18”当天亲赴朝阳山进行红色之旅时,我的心情即激动又沉重。激动的是埋藏在心底对抗联将士的由衷敬仰之旅即将实现;沉重的是“9.18”的节点,中国近代史国耻的开启日,日本军国主义如秋风扫落叶的践踏祖国东北的大好河山、肆虐三千万东北同胞生命财产的暴行仿佛就在昨日。“救一把、救一把”的呐喊和《松花江上》的“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悲歌再次在耳畔响彻。
兴奋与憧憬、悲伤与缅怀交织着我的心灵。
9月18日早七点,我们先锋队成员身着警服,警容严整,准时从单位乘坐大巴向仰慕已久的朝阳山进发。秋阳和煦,秋高气爽,蔚蓝的天空镶嵌着朵朵、片片形态各异的白云,为我们伴行、同行,共同见证那波澜壮阔的战争史。今天是个艳阳天。
“伟大的祖国赋予我使命,复兴的民族给予我力量,忠诚的道路浴血荣光,英雄的足迹越长越长……”激昂高亢的《人民公安向前进》的乐曲在大巴内播放、萦绕,队员们轻轻附和着、默默思索着。
大巴驶出城区,在高速公路上驰骋着。透过车窗,一望无垠的田野里掀起了层层金浪,金豆荚(黄豆)荷枪实弹、金稻穗(水稻)大腹便便、金铁杆(玉米)肥胖粗壮,在飞奔的车后尽情地点头、微笑,透着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十五分钟后,大巴穿行在陆离斑驳、洒满金色阳光的五大连池农场道上,车速略减,路两旁的田野依旧是那样的迷离、金一般的色彩。道路左侧的五大连池(二、三池)的碧波荡漾,尽收眼底,仿佛俩姐妹在尽情地妩媚,卖弄着约三百年的柔肠风韵,很想跑上去亲亲痴情的仙子。极目远眺,环绕五池的座座群山,山头白云缠绕,巍然耸立,守护着大地的吉祥、石海的安宁。听同行的队员说,那里都曾有抗联将士战斗的足迹。瞬间,烽火连天的战斗场景在脑海中浮现,那样的惨烈、那样的悲壮、那样的气贯长虹,惊天地、泣鬼神。
半小时后,竖立在公路两边醒目的防火旗引领我们进入了林区,柏松翠绿、白桦挺拔间尽显金浪处处,若不是“毁林开荒”所致,这里肯定是茂密的兴安林。当稀疏的红叶渐渐闯入我的眼帘时,我们已来到了山(朝阳山)门前。下意识看下时间,恰好是上午八点。
简约的山门是由仿造林木材质建造而成,两根粗壮的立柱横跨公路两侧,中间由一根略细于立柱的横梁相连接,横梁的正中间矗立一面铁质的抗联战旗,战旗上的一枚中间佩戴党徽图案的白色五角星和“朝阳山”三个白色大字在秋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山门左侧前方矗立一尊由四个抗联将士从战火中浴血厮杀造型的浮雕,其背景是由从朝阳山开凿出来的大石块垒砌而成的假山,凸显抗联将士依托朝阳山奋勇抗战、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气概和“赶走日寇,还我河山”的爱国情怀。在右侧的立柱上刻有“朝阳山抗联爱国教育基地”和“朝阳山抗联红色旅游景区”两行红色大字,向游人昭示着:你此次的红色之旅将从这里正式开始。
党员先锋队的队员们在山门前高擎队旗,手拉着书写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的条幅在此合影留念后,开启了此次红色之旅。
我们沿着公路向朝阳乡政府所在地进发,公路两侧到处是一派丰收在望的秋景,早熟的豆子已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踏向丰收的粮仓,路两旁逸出的枫叶呈黄、橙、红三色,相互交织着、独立着,宛如北京的香山红叶,有的色彩比香山红叶更浓、更艳,联想到抗联的烽火,我对之格外的肃穆。也许队员们意识到已行进在抗联的路上,车内显得格外的肃静。
四十分钟后,当大巴稳稳地停在朝阳乡政府中心东端的路边时,我们有序下车,一块书写有“五大连池市抗日联军军政干校遗址”的高高竖碑和清一色用桦树木皮及茅草复原起来的校舍迎接了我们。我们一堂特殊的党课便在校舍内北侧的教室里进行。教室约占地20平方米,里面的墙面的装饰也是桦树木皮,吊棚用的也是茅草,吊着一盏乌黑的油灯,两侧的窗户由小块玻璃组成。讲桌是用几块粗糙的木板和粗细不一的小方木制作的,上面放着一盏同样乌黑的油灯。没有课桌,仅有供两三人合座的长条板凳和几个圆木凳子,与“黑板”对应的教室后墙上张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军政干校简介”和当年“军政干校领导(李兆麟、冯仲云、张兰生、王明贵)和部分学员(王钧等)简介”的海报。一切显得如此的简陋,可想而知当年的情景会更加凄凉,然而却从这里走出60多名优秀的抗联将士,他们大部分都捐躯在朝阳山。敬仰、肃穆无不揉进现任朝阳乡党委书记李乃群对朝阳山抗联斗争史的简介和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张松军作的题为《弘扬抗联精神 ,凝聚公安力量,全面推动公安事业健康发展》主题党课报告中,让队员对东北抗日联军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有了清醒的认识,进一步牢记“坚定信念跟党走,不忘初心保民安”的忠诚使命。
红色党课结束后,队员们有组织地在抗联军政干校的校舍内参观浏览,当年抗联将士使用过的强制弹药、生活用品(均为复制品)及出版发行的油印报纸(复印件),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军人十大要义歌》的内涵和真谛!如今,军政干校已成为五大连池市勤政廉政培训基地,红色传承永远在路上。
鲜艳的队旗迎风飘扬。我们神情庄重严肃,列队向修建位于乡政府中心地带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朝阳山纪念馆行进。约九时三十分,我们到达了此次红色之旅的第二站。
朝阳山纪念馆的外部装饰与军政干校基本一样,镶嵌在纪念馆上方的标牌是用朝阳山的松木制作的,馆名雕刻在标牌上,呈粉红色。纪念馆的背面是种植了高大的白桦树作为衬托,彰显抗联将士的挺拔与伟岸。左侧展馆的正前方,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军旗雕像朝阳而立,火红的战旗迎风飘扬,虽有些褪色、破损,但依旧风声鹤唳,战旗不倒,抗联永存,其主题突出、鲜明。我们许多队员情不自禁地交替地手持战旗、面向朝阳,仿佛自己就是当年抗联战士的一员,听党召唤,服从命令,随时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
我缓缓地走进心中仰慕已久的抗联纪念馆,大门里左侧的墙壁完全被著名的抗联指挥员李兆麟的雕像所覆盖,李兆麟将军一身戎装、军姿严整、目光炯炯,其身后是众多与之浴血在白桦林中英勇作战的抗联战士,尽管有许多战士负伤,简单包扎一下,在战旗辉映下依然奋不顾身地战斗、战斗……。抗联将领在密林中对对敌斗争的研判、战士们的刻苦训练、骑马在林海雪原中穿梭寻找时机痛击日寇等栩栩如生的场景和图画,无不把我们带进那烽火连天的抗联年代;目睹陈列的抗联将士使用过的简陋枪支火炮、生活用品、烈士遗物和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的事迹的简介,我们面对二十几位抗联将士杰出代表的画像,从中领悟到当年抗联依托朝阳山脉与日匪作战的艰难、艰辛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拳拳初心与使命担当。
纪念馆占地约百余平方米,简朴而不失恢弘、凝重,它基本浓缩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精华。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在粗略的参观中,我们以敬畏之心缅怀先烈,亦有探寻中华文明不绝之魂,研通人性立发宇宙之本之意,感谢我们生命之间或与世物之间的一切相逢,无论安于苦难,或逐名追利,或娱乐之死,或救人救世等等都许是不可再得的生命体验。
十时许,秋阳高照,我们向朝阳山抗联根据地所在的主营地大横山进发。大巴车在狭长曲折但路面较为平坦的砂石路上中速前行。路两旁依稀可见的原始草甸,渐渐枯萎的参差不齐的杂草在一片胜一片的金浪的比对下,显得萧条、枯涩、乏味,偶尔瞥见的面积大小不一的水萢,显得宁静、乖巧。不多时,我们算是真正进入了山区,大巴车傍山而行,裸露的山石层中夹杂着黄褐色的土壤,表层植被茂密、杂草丛生。温和的秋阳在远近处的红叶上戏耍、摇曳,彰显大山的活力。十多分钟后,大巴车便进入被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的腹地,视野及其开阔、一览无余。群山已敞开她固有的、热烈的、痴情的、无私的胸怀,欢迎我们这批队员的到来。起初较为平静的车内开始了喧哗,队员们纷纷透光车窗眺望越来越近的群山,赞美群山的美妙与神奇……二十分钟后,大巴车在一座山脚下的砂石路旁停了下来,此处是东北抗联烈士纪念碑的观光游览区。
下了车,我们徒步向纪念碑走去,越过一处潺潺小溪,踏上缓坡向纪念碑走近。不几分钟后,一座浅白色、十几米高的正面刻有九个红彤彤大字的“东北抗联烈士纪念碑”闯入眼帘,整个纪念碑面南背北,碑尖上高悬一颗硕大的红色五角星,底座的外表贴着灰白色大理石块,有三个台阶供游人走上台面瞻仰、祭奠、献花,整个纪念碑的四周被高大粗壮的松树、枫树环抱着,纪念碑在秋阳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突出、明亮、耀眼。我们在领队的组织下,排成两行齐刷刷站到纪念碑的正前方,聆听朝阳乡党委副书记、东北抗联史讲解员刘凤录给我们动情地讲解东北抗联风云故事,重点讲解朝阳山保卫战的始末,渐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当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将士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围剿与反围剿的较量,呐喊声、厮杀声、枪炮声的场景充斥耳畔。壮士们常年在崇山峻岭中克服及其恶劣的自然条件、生存条件和“无俸饷、无装备、无援助”等困难,尤其到了漫长的寒冬,将士们不畏“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冷风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精诚团结、浴血奋战,哪怕“怀抱大树笑苍天,威武之躯留大山”。倾听中,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飘落在朝阳大地,飘落在心头。
刘书记的精彩讲解,字字句句饱含对抗联将士的尊崇与仰慕。回忆历史、不忘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前行,才是崛起民族焕发无限生机的动力。在两名英姿飒爽的女民警庄重地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后,我们全体队员向长眠在朝阳山的东北抗联的将士们脱帽默哀、深深地三鞠躬。在齐刷刷向烈士们敬礼后,我们从纪念碑向北出发,开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缅怀抗联将士,重走抗联路,不忘初心再前行”的历程。
我们静静从纪念碑不远处的烈士墓(还有许多无名烈士)经过继续北上。“目睹”了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舍生取义、前赴后继而静悄悄地长睡在祖国大地的怀抱中纵情地仰望曾经战斗过的朝阳山水、花草树木、林海雪原、蓝天白云的的烈士们,我真的不忍心惊动他们,他们太苦了、太累了、太伟大了,好好歇息吧。我心底在祈祷,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党员先锋队的队旗在前方迎风招展,队员们在前行,向距离纪念碑北一公里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部遗址所在地进发。我轻轻拭去泪眼,加快步伐赶了上去。时间接近十一时。
刘书记陪着我们走在用碎石块铺成的“羊肠小道”坡道上,几年前在道两旁种植的小松树郁郁葱葱,与近在咫尺的原始松柏形成了“梯队”,真的是后继有“树”,青山常绿啊!越往上去,山路略显陡势,我们不时有人被山里的蚊虫叮咬,但无人叫喊、后退,在汗涔涔中继续攀登。沿途有将军树,粗大无比,巧夺天日、中共北满省委驻地遗址、北满抗联部队后方根据地遗址。约二十分钟后,我们到达了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遗址。
遗址位于大横山南麓半山腰,在其东部有用松树木皮复制而成的南开门的两间房与西开门的一间房相衔接的当年作战指挥部,四周被高大茂密的松林所遮掩,东西南三面山势较陡,易守难攻,北面依托大横山的纵深腹地可进可退,有效地牵制和打击日军在东北、伪满的有生力量。我们在参观遗址结束后,全体队员面向鲜艳的党旗,高举右手,举行简朴而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在抗联将士战斗过的地方再次接受心灵的洗礼、党的考验。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倍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而艰巨。
此次红色之旅一直持续到午间,在秋阳高照中结束。我们久久不愿离去,发自心语。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自1938年5月30日成立后,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艰苦斗争、百折不挠为特征,以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依靠群众,团结御悔,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为主要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与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艰苦斗争的精神一脉相传的,是整个中华民族为之自豪并千秋传颂、永世传承的宝贵财富。抗联将士鲜血染红了朝阳山这片热土,谱写出了悲壮诗篇,在东北抗联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中国人民伟大的十四年抗战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要问朝阳山的枫叶为什么这样红,这般艳,你的领悟就是答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昭示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新时代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内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的今天,我们要铭记,更要警惕。吾辈当自强,今日今日!
“我们的光荣在国旗上飞扬,伟大的祖国赋予我使命”。弘扬抗联精神,振兴中华,实现伟业,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我们的脚步铿锵有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辉照耀下,我们紧握手中的钢枪,继承抗联将士的意志,踏着他们的血迹,在初心与使命的感召下,永远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