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安全科普网站!     登录  |  注册
【产业视角读两会 建言献策开药方】解除民族药“成长的烦恼”
发布时间:8月17日 浏览次数:22来源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医药产业发展,特别是中医药产业传承与创新、民族医药如何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以及保障廉价药供应,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纷纷献计献策,提交建议、提案。本报记者对此进行深度采访,传递代表委员的心声。


  中国医药报记者 王依依 刘云涛 报道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医药已走出民族地区、走向全国,被愈来愈多的人关注。两会期间,几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表示,希望政策助力,让民族医药发展得更好更快。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长期实践经验中,对部分疾病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生活在高寒地区的鄂伦春族,对冻伤有独特疗法,草原游牧民族则擅治跌打损伤和脑震荡。


  农工党中央在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和西藏藏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为解决慢性病、高原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高科技化、高安全性的需求不断增长,藏医药事业发展面临许多严峻问题:藏医药科研基础条件薄弱,藏药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藏医药珍贵文化遗产损毁遗失现象也较严重。一方面,藏医药古籍文献出现一定损毁,传统诊疗技术失传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目前有一定名望的藏医大多年事已高,但对其学术思想和医技医术的传承研究却不及时、不深入。


  蒙医药同样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入选的中药品种有300多种,民族药不到10种,蒙药只有1种。”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研发总监邢界红说。


  “蒙成药通常被划归中成药管理,受使用中成药品规数的限制,蒙成药很难进入全国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大影响了蒙成药的推广应用和市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奇巴图呼吁,将蒙成药划入中药饮片范畴,享受不计入30%药占比政策。


  针对蒙医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邢界红代表建议相关部门,支持蒙药工程实验室等蒙药创新平台建设,在蒙药材保护利用、蒙药新药研发等方面设立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加强蒙医药博士学位授权点一流学科建设,扩展蒙医药专业领域,增加蒙医药养生康复、药材种植等专业,培养多专业、高层次的蒙医药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呼吁相关部门制定彝医药标准,促进彝医药发展;推动民族药进入国家基药目录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责任编辑:齐桂榕)

友情链接

© 2021 安全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